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第632章
這個觀點,也可以類比到近代。
先上台後做事,幹得好,你就是好的,幹得不好,那就滾下去換别人上......
“好!
好一個聖王!”
朱高熾撫掌贊歎道:“原來儒家的先賢早已說過,天人感應都是虛妄,而聖王才是正理平治,使天下安定,令百姓從服,朕既為天子,也當為聖王,制天命而治天下。”
“臣恭賀陛下,願隨聖王正理平治,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!”
夏原吉的反應很快,當先一步躬身拜服。
“臣等亦願追隨陛下,聖王萬歲萬萬歲!”
眾人反應過來,連忙也跟着齊聲山呼。
一言之下,皇帝變成了聖王!
在尊號上似乎降了一級,但在權威上卻是膨脹到了無可復加,而且徹底擺脫了天人感應的政治束縛,也真正確立了聖王獨尊的政治、道德雙重權威。
當然,最重要的還是,這麼一套“聖王論”
完全可以用來解釋永樂帝當初的“奉天靖難”
。
奉天靖難,前半部分是合法的,因為太祖高皇帝定下《皇明祖訓》,國家若是有姦臣禍亂,那藩王就可以帶兵入京,即為奉天(太祖的遺訓)靖難(清除國家的姦臣)。
可後半部分,朱棣這位“靖難”
的燕王,卻留在了南京,而且光速登基稱帝,誅殺建文舊臣。
如此,藩王“篡位”
的污名也就徹底洗脫不掉了。
因為朱元璋也明確說過,藩王可以入京清君側,但清君側之後就要立刻回到自己的封地,還要為此承擔過錯懲罰。
朱棣自然知道自己的登基程序不合規,但他已經不能回頭了。
誰家藩王都打進國都了還不當皇帝的?
朱棣前後五征漠北,想以掃滅太祖都未曾滅掉的北元,來立下不世功績,掩蓋自己“篡位”
的政治事實。
永樂二十二年,帝崩於榆木川,谥曰:太宗文皇帝!
太宗者,廟號始於漢文帝,大名鼎鼎的“文景之治”
,故而後世凡有大功績者作為君王,皆以太宗為目標廟號。
文皇帝:經緯天地曰文,道德博聞曰文,學勤好問曰文,慈惠愛民曰文,愍民惠禮曰文。
如此對於君王而言,堪稱最上等的美谥,既是肯定了永樂帝的功績,也是在試圖洗刷“篡位”
的污名。
然後......
就被嘉靖換成了明成祖。
什麼叫明成祖?
那意思相當於是嘉靖對着朱元璋說,你不是我的祖宗,永樂大帝那才是我嘉靖的老祖宗。
呵呵!
朱棣好不容易用盡一生的時間,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“篡位”
,自己當皇帝就是比那大侄子要更好。
結果,嘉靖一句話卻說:“老祖宗,你就是篡位的!”
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後查看本章節,否則將出現無法翻頁或章節內容丟失等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