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第3272章
“那家好利來,可是兕子與人合開的鋪子?”
李世民的目光被街角一家門庭若市的店鋪吸引,停下了腳步。
他雖早有耳聞,知曉愛女兕子的這家點心鋪生意興隆,頗為賺錢,但聽聞與親見,終究是兩回事。
此刻看着店門前排起的長龍,那份感受又截然不同了。
“據屬下所知,好利來在京中已遍地開花,鋪面逾百家。
晉陽公主殿下等人似乎還有意將其生意拓展至東都洛陽與定襄等地。”
作為百騎司的統領,張阿難對這些信息了如指掌,總能在李世民垂詢時給出答案。
“百家鋪面?每家若用十人,那便有上千之眾了?”
李世民聞言微驚,未曾想過兕子她們看似隨意的營生,竟已壯大至此。
若此勢頭不減,將來遍及天下,豈非要蓄養萬名夥計?
“陛下,數目恐怕隻多不少。
好利來的店鋪分兩種,一種專事售賣,人手十餘即可;另一種附設餐堂,招待食客,則需二十人以上。
如今長安各坊皆有附設餐堂的大店,林林總總算下來,其僱傭的夥計已近一千五百人。”
“區區一家食鋪,便用工一千五百人......”
李世民眉頭微蹙,“那其餘的作坊,豈不是輕易便能聚集成千上萬的工匠?如此多的人手歸於一家,恐非安穩之兆。”
“陛下過慮了。
除卻羊毛線、自行車、四輪馬車等寥寥幾家大作坊,京中多數作坊的匠人皆在兩千以下,五百人以下的更是占了絕大多數。”
張阿難解釋道,在這個時代,要管好千人以上的作坊,絕非易事。
若非有李想那樣的奇才,除了官營礦場,大唐本不該出現如此規模的私營造作。
清脆的鈴聲不時響起,幾人正緩行於西市繁華的街道上。
李世民的目光被一輛輛載滿貨物的腳踏三輪車所吸引。
“朕聽聞志玄府上也開了家自行車作坊,專造此物。
眼前這些,莫非就是他家的出品?”
“回陛下,長安城中的三輪車,不出兩家,一是段將軍府上,另一是趙國公府上。
長安城中,尚無第三家能造。
方才駛過的那輛,看樣式應是趙國公府的;後面緊跟着的,才是段將軍府上的。”
張阿難慶幸自己對這些新生事物下過一番功夫,否則今日便要被陛下問住了。
“哦?兩者看似大同小異,有何分别?”
“陛下,關鍵在於驅動之法。
段將軍府上的三輪車,師從燕王府,用的是鍊條帶動;而趙國公府上則另辟蹊徑,采用了齒輪相扣的方式。”
“鍊條與齒輪,效用不同嗎?”
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後查看本章節,否則將出現無法翻頁或章節內容丟失等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