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第2462章
很快,南巡的隊伍便已抵達了蘇州府。
這座以園林、絲綢和繁華市井聞名的古城,在宏業盛世之下,更顯嫵媚與富足。
河道如織,舟楫穿梭,石橋拱立,兩岸商鋪鱗次櫛比,叫賣聲、絲竹聲、吳儂軟語交織成一曲生動的江南交響。
然而,隊伍中的核心人物之一,太上皇帝崇禎,此刻的心思卻并不在眼前的景緻上。
自離開揚州後,一種難以言喻的悵惘和執念,便悄然纏繞在這位已退位多年、頤養天年的老者心頭。
河他時常獨自沉吟,想起自己那十七年勵精圖治卻最終無力回天的皇帝生涯,想起那些忠臣良將,也想起那些誤國的蠹蟲。
“太上皇,前面就是蘇州織造衙門安排的行轅了,是否先歇息?”
貼身伺候的老太監輕聲問道。
崇禎恍若未聞,目光有些遊離地望着車窗外熙攘的街景,忽然開口,聲音帶着一種不容置疑的堅持:“不去行轅。
先去李記飯莊。”
“李記飯莊?”
老太監一愣,隨即恍然,“您是說,那道‘珍珠翡翠白玉湯’?”
“不錯。”
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近乎狂熱的光彩。
“朕,我聽聞此菜久矣!
今日定要嘗一嘗,太祖皇帝當年贊譽過的、我大明立國之初便有的名菜!”
這道“珍珠翡翠白玉湯”
的傳說,在民間流傳甚廣,崇禎自幼便聽宮中舊人提起過。
傳說太祖朱元璋當年落魄之時,饑寒交迫,得一位姓李的善人贈予一碗雜燴湯,。
朱元璋餓極,食之如饨餮盛宴,問及菜名,那李姓善人便戲稱此為“珍珠翡翠白玉湯”
。
後來朱元璋登基為帝,山珍海味喫膩了,想起當年美味,便命人尋到李記飯莊,要求再做此湯。
然而,無論禦廚還是李家後人如何精心烹制,都再也無法讓太祖找回當年的味道。
這傳說版本眾多,結局各異,有的說太祖大怒殺了廚子,有的說在馬皇後勸解下釋然,并禦賜牌匾。
在崇禎心中,這道菜不僅僅是一道食物,更承載着太祖皇帝艱難創業的記憶,象征着一種在絕境中不屈不撓、在微末中不忘恩情的開國精神。
他執意要去品嘗,潛意識裡,或許是想通過這碗湯,去觸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,去感受太祖當年的心境。
朱興明得知太上皇要去李記飯莊,雖覺有些突兀,但也能理解這位皇父對太祖往事的追慕之情,便由着他去,隻加派了護衛,確保安全。
於是,南巡隊伍中分出一小隊人馬,護衛着崇禎的馬車,穿過蘇州城繁華的街巷,按照早已打探好的地址,尋到了那家名為“李記飯莊”
的百年老店。
店址不在最繁華的主街,而是在一條略顯幽靜的傍河小街上。
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後查看本章節,否則將出現無法翻頁或章節內容丟失等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