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第173章
“簡單來說,大明往新大陸殖民,并不劃算。
而不劃算,那就是虧!”
聽到林煜的總結,朱瞻基疑惑問道。
“那為什麼還......?”
“因為新大陸有番薯啊!”
林煜一臉理所當然說道。
“不隻是番薯,還有木薯、土豆這些,也都是高產作物。
而且隻有新大陸才有,其它地方是不存在的。
要是不去找新大陸,就沒法弄到這些高產作物,也就沒法在大明推廣。”
雖然幾十年後,哥倫佈就會發現新大陸,但發現的是哥倫佈,關彼時的大明什麼事?
紅薯真正傳入中國,還是靠明末的商賈去冒死偷回來的。
“......”
朱瞻基這下不說話了,新大陸有番薯真是無懈可擊的理由。
“不過,話又說回來,對於新大陸其實隻去尋找番薯就可以了,而海外殖民卻是不用那麼着急。”
一旁,認真聽講的於謙聞言,不禁問道:“不殖民新大陸,那土地的問題該怎麼解決?難道繼續開墾遼東,把百姓往遼東送?”
嗯?
林煜頓時挑眉看了於謙一眼,沒想到這家夥居然能想到這麼長遠,開墾遼東確實也是必定的。
要不然林煜能解決土地問題,也解決不了未來的女真崛起。
而且,遼東本來也有許多适宜耕種的土地,就這麼荒廢不要委實太過可惜。
“遼東可以開墾,就連不适合人類生存的藏地,也可以移民墾荒,加強控制。”
林煜說着,唐朝的吐蕃能在藏地河谷中崛起,大明自然也能往那裡移民。
吐蕃強盛的主要因素,除了河谷以外,還有氣候的回暖,後面衰落也是因為氣候再度變得寒冷。
林煜又說道:“註意,我說的海外殖民不着急,隻是對新大陸不必那麼急迫。
這海外能夠殖民的土地,也不是隻有這一片新大陸。”
說着,他伸手拿起筷子,對着大明點了點。
“看這裡,在福建省的南邊,這裡原本是澎湖巡檢司,往南再走一些就是是小琉球(琉球群島是大琉球)。”
《後漢書》記載這裡謂夷洲,東吳更是前往駐軍一年多,并帶回了數千歸化夷民。
隋朝,夷洲成了流求,隋煬帝要求流求臣服,未果後出兵征伐,俘虜數千流求土人歸返。
唐朝以後,中原漢人大量南下,商船、漢民開始往流求遷徙開墾。
到了明末有個普陀山僧人華佑,還在裡劉(宜蘭縣)發現了一塊唐代石碑,上書“開元”
二字。
到了宋元時期,更是首次在澎湖設立巡檢司。
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後查看本章節,否則將出現無法翻頁或章節內容丟失等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