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書網

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
第1858章(第1頁)

第1858章

萬歷二十一年,一個老秀才陳振龍決定,要幹一件大事。

一件足以改變整個華夏人口格局的大事,造福子孫後代。

與西方人從中國偷盜蠶種和茶樹不同,陳振龍準備要幹的這件大事,是從菲律賓將一種西班牙人從南美洲帶來的神奇植物,偷運進入中國。

這種植物,後來被叫做番薯。

陳振龍出生於福建福州長樂縣,年輕時曾經考取過秀才,但隨着明末人口的劇增和科舉的艱難,在考取舉人不第後,陳振龍跟隨着東南各省濃厚的經商風氣下了南洋經商,“往來於閩省、呂宋之間。”

當時,征服菲律賓的西班牙人“常患糧米不足”

,於是便在菲律賓引入了一種從南美洲移植而來的植物,這種植物畝產高峰可達4000多斤,低的也有2000多斤,相比於明朝時國內畝產僅有兩三百斤的小麥和水稻來說,這無疑是一種超級農作物。

盡管隻是個改行經商的秀才,可陳振龍心中,依舊湧動着強烈的傳統知識分子情懷,遙想到故鄉生齒日繁,依舊在溫飽線上苦苦掙紮的父老鄉親,陳振龍決定無論千辛萬苦,也要將這種超級植物帶回中國。

然而,西班牙人很精,“珍其種,不與中國人”

,并且在海關層層盤查,在歷經多次偷運失敗後,後來,在通過賄賂當地土著、得到番薯藤後,陳振龍將薯藤絞入汲水繩,混過關卡後,最終歷經七晝夜的顛簸航行,從菲律賓回到福州。

當時,福建“隘山阨海,土瘠民貧,賜雨少愆,饑馑存至,偶遭歉歲,待食嗷嗷”

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新型作物,才使得百姓們度過了難關。

而朱興明,把這一切都提前了。

從崇禎十四年起,朝廷就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推廣這些新型作物。

糧食的豐產,擠壓了流寇的生存空間。

畢竟有地種有飯喫,誰會把腦袋别在褲腰帶上去拖家帶口的造反呢。

其實運往遼東的糧食一直在征集中,隻是這需要時間。

重要的是,需要運輸糧草的騾馬工具。

多爾衮確實燒掉了朱興明的糧草,一度差點逼的神機營撤兵。

然而,關內個州府郡縣很快就行動了起來,征糧。

征收明年的糧稅,提前交納可以享受七折。

也就是說,如果你明年需要向朝廷交納一千斤糧,如果今年提前交納的話,隻需要交納七百斤。

對於那些糧谷滿倉的百姓們來說,他們爭先恐後的上繳糧食。

這就,很快解決了糧倉征收問題。

有了糧食,就能解決根本問題。

對於百姓們來說,也是劃算的買賣。

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後查看本章節,否則將出現無法翻頁或章節內容丟失等現象。

熱門小說推薦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